当前位置: 首页 > 法院文化 > 书画摄影
落凤坡下的忧思——反刍《三国》有感
  发布时间:2017-12-07 00:00:00 打印 字号: | |

年少读《三国演义》(后简称《三国》),我醉心于高强的武术,“三英战吕布”交锋的情节让我如痴如醉,人物的兵器、招式、着装、战马等都是我心之所往。之后惭惭明白,阅读不应该停留在人云亦云的表层,而应该扣问笔者的写作意图,直击作品的灵魂深处。于是我静下心再次重读《三国》,居然有了物外之趣:文中有一位才智与诸葛亮齐名的人物庞统(号:凤雏),所占笔墨不多,很快“出师未捷身先死”了,罗贯中为何要这样设计他匆匆的一生呢?

我开始揣摩作者的意图和构思,认为庞统的性格决定了他烟花般的命运。原因有三:“一山不容二虎”;士为知己者死;“的卢”妨主的宿命论。

“卧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同为刘备的谋士,诸葛亮和庞统的实力相当。诸葛亮在刘氏集团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而庞统早早谢幕,退出了历史舞台。古人认为龙大凤小,基于“一山不容二虎”的观点,诸葛亮和庞统共事,只能舍小取大。明朝方孝孺评价两者:“孔明之学,庶乎王道;而统之言,皆矫诈功利之习。”在智取益州前,庞统献策,就因计谋违背正义曾遭刘备的否定。刘备出生皇族,以宽厚仁义著称,诸葛亮的才智谋略更符合皇家正统身份,所以功利狡诈的庞统在蜀国的建国伟业中只能昙花一现了。

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在庞统之前,刘备已经囊括了关羽张飞等上将,解决了求贤若渴的燃眉之急。庞统的出现无异于锦上添花,所以他的待遇远远不如诸葛亮。或许是急于报答知遇之恩,他在出谋划策时更请倾向于表现自己。况且卧龙英俊凤雏貌丑,面对一个资深的帅哥级同僚,庞先生的心理阴影面积一定是很大的。若想在刘氏集团占有一席之地,恐怕要加倍努力才行,所以庞统启动了富贵险中求的奋斗模式,希望借落凤坡一役,巩固他的军师地位。但是三军可夺帅啊,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的远程军事战略结束了庞统的命运。急进的庞统用生命诠释“士为知己者死”的奉献精神,只是,这个代价未免太大了!

最后,我们再看看葬送了庞统人生的坐骑——的卢,这是一匹传奇的战马,同时也是一匹饱受争议的马。相传的卢马马相奇特“眼下有泪槽,额边生白点,名为的卢,骑则妨主”的卢马真的会妨碍主人的发展吗?其实不然,关键看是不是真主。张武曾是此马旧主,被赵云三招拿下,几经辗转马的所有权终归刘备。刘备在檀溪曾命悬一线,幸得的卢相助,可见刘先生是的卢的真主。庞统先生接受刘备的馈赠时心中一定是心存感激,斗志昂扬的,但是不合适的鞋子磨脚甚至会妨碍前进的步伐。错误的选择为庞先生的人生划下了一个长长的感叹号!

杰克.霍吉在《习惯的力量》中写到,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性格决定命运。庞统作为《三国》中与诸葛亮齐名的谋士,最后却落得在落凤坡身中乱箭而死的结局,不得不说,这与他心胸狭窄、做事激进,急功近利有极大的关系。以古为镜,我深刻明白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法官,切不可冒进和自以为是。那繁琐复杂的民事案件需要我们静下心来梳理头绪,做出公平公正的判决;扑朔迷离的刑事案件更需要我们敬终慎始地处理,否则良民将身陷囹圄,影响社会安定团结。作为社会纠纷的裁决者,从容不迫、严肃认真,耐心细致,无功利之心,当是一个法官应当具备的品性。

(澄迈县人民法院 陶美沙)

来源:澄迈县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澄迈县法院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