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迈县人民法院老城法庭现有干警10人,其中35周岁以下9人,辖一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四个镇、两个国营农场,辖区面积533平方公里,总人口约18万人。老城法庭以“办案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为庭训,秉持公平正义,落实司法为民,2005年至2013年连续8年被共青团中央、最高人民法院授予全国“青年文明号”,2013年1月被省高院评为“先进集体”,2013年12月被最高人民法院评为“全国法院先进集体”。
迎难而上
高效求精 服务大局
在老城经济开发区高速发展背景下,老城法庭受理案件数量多、标的额大、类型多样、案情复杂,商事纠纷、合同纠纷案件所占比例较大,办案压力较大,案多人少的矛盾尤为突出。2011年至2013年,老城法庭受理诉前保全、诉讼、执行案件共1363件,诉讼案件中标的额超过10万元的有216件。面对困难,老城法庭全体干警迎难而上,精益求精,用“办案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的庭训鞭策自己,高质量地办好每一件案子。
“快速立案、快速办结、快速执行”。立案环节专人审查,符合要求当场立案,不符合要求一次性告知需补充的材料,材料补充齐全后当即立案。审判环节做到依据案情有针对性地进行调解,调解无望的,开庭后十日内作出判决。执行环节形成固定工作模式,提高执行效率,立案后第一时间安排专人到金融机构、房管部门、车管部门等进行查询并采取查封、扣押、冻结措施,后续的划拨、评估、拍卖程序快速跟进。同时辅之以罚款、拘留、限制高消费等措施,树立司法权威,提高执行效率。
严把案件质量关,力争把每宗案件都办成精品。老城法庭庭长曾令侨对每宗案件都认真审核、校对,严把案件质量关,使老城法庭历年来保持了无错案、无抗诉、无上访、无投诉、无违法违纪行为、无人受行政和党纪处分的优良记录。严把裁判文书质量关,裁判文书写作按照承办人起草、合议庭成员讨论修改、书记员校对、庭长审核的程序,层层把关,努力写出精品裁判文书。老城法庭的裁判文书曾多次获奖, 2011年度由曾令侨撰写的民事判决书荣获中院一等奖和高院二等奖。
立足地方,服务大局。老城法庭从各农村基层组织中选聘“执行联络员”,在法庭辖区内构建了由法庭、镇司法所、村(居)民调解委员会组成的“三位一体”调解网络,积极融入地方社会管理大局,为镇党委政府依法行政提供法律建议。根据涉企业纠纷案件的特点,打造集立案、调解、审判、咨询、宣传、调研功能为一体的“企业法庭”,在澄迈县“两会”上,受到人大代表的高度评价。
贴近群众 便民服务
永保全国“青年文明号”
老城法庭始终高举“青年文明号”旗帜,本着为民、便民、护民、利民的思路,将司法为民举措切实落实到每个当事人身上。特别是针对生活困难及情况特殊的当事人,采取缓减免交诉讼费、发放司法救助金、逢年过节走访慰问、提供人性化服务等多项举措,帮助当事人解决实际困难,受到群众的普遍赞誉和上级的一致肯定。
逢年过节送慰问,切实为民送温暖。在办案过程中,老城法庭将困难案件当事人视为自己的亲人,切实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老城镇那统村小吴年幼丧父,母亲离家出走后下落不明,为了满足民政部门享受孤儿待遇的要求,曾令侨到法庭申请宣告其母亲失踪。得知他由其体弱多病的伯父抚养,生活困难,曾令侨在春节前亲自上门慰问小吴,并自费送上慰问品和慰问金。
人性化上门服务,弘扬司法正气。老城法庭通过人性化的上门服务,为案件审判创造有利条件,弘扬了司法正气。曾令侨在审理福山镇王老汉状告不孝子抢占房屋案一案中,受理诉状的当日下午立案并在下班后上门调解,得知王老汉罹患癌症将不久于人世,且公证机关以其房屋未办理房产证为由不为其办理公证遗嘱,在周末上门办案,在司法所、居委会干部的见证下,帮助王老汉立下遗嘱,并通过做笔录的形式对遗嘱证据进行了保全。几天后,王老汉安心地离开人世,去世前他多次叮嘱家人对法庭表示感谢。
多方协调救助,解民所困所忧。如老城镇刘女士一家三口车祸案,法庭作出判决后进入执行程序,案件因被执行人下落不明而难以执行,死者遗体停放在殡仪馆迟迟未火化。老城法庭积极协调镇政府、民政局等有关部门,为刘女士申请到了3000元救助金,并免除了9万多元的遗体停放费。
双重考核 人性管理
打造公正廉洁审判队伍
“办案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老城法庭每位干警牢记“办案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严格执行《法官法》“十三种不得有”规定和院里制定的《七条禁令》,恪守公正廉洁。从2011年开始,老城法庭党支部纳入当地镇党委年度党建工作责任目标管理考核对象,在全省法院系统首创法庭党支部纳入地方党委双重考核的模式,得到海南省高院的充分肯定并作为范例进行推广。2011、2012年度,经县直工委和老城镇党委双重考核,成绩优异被中共澄迈县委评为先进党支部。
“家和万事兴”。这是庭长曾令侨常说的一句话。老城法庭实行人性化管理,把法庭建设成团结友爱的大家庭。法庭时刻从细微处关心干警及其家人,干警家属患病住院,庭长必定带头前往探望。逢中秋、新年等节日,庭里会邀请干警家属到法庭参加聚会,让家属了解干警的工作,从而发自内心理解并支持法庭的工作。老城法庭形成了团结协作的工作氛围,一个案子、一件事情,不管由谁负责,都是老城法庭的事情,是大家的事情,分工而不分家。
开放包容的研究学习氛围。老城法庭倡导开放包容的研究学习氛围,遇到重大案件、疑难问题,庭长不以权威自居,不搞一言堂,而是组织大家进行自由平等的讨论,发挥各自的优势,从而让在法庭工作的年轻人迅速进步和成长,使老城法庭成为培养人才的摇篮。2013年,老城法庭就有两位副庭长被院里重用提拔为庭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