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显示:海南省澄迈县老城法庭近3年共受理各类案件1363件,庭长曾令侨承办239件,调撤率为91%,执行到位率为89%。多年来,老城法庭保持了无错案、无抗诉、无上访、无投诉、无违法违纪行为、无人受行政和党纪处分的优良记录。2013年2月老城法庭被共青团和最高人民法院授予全国“青年文明号”,同年12月被最高人民法院评为“全国先进集体”。小法庭,大荣誉。
盛夏时节,烈日炎炎。5月15日,记者走进老城法庭,用一天时间记录法庭庭长曾令侨的工作点滴。
8点。.庭长曾令侨组织召开庭务会,对法庭10人进行了一天的工作安排。曾令侨和助理审判员小王到福山镇调解一起继承权纠纷案,下午前往桥头镇普法,回庭的时候再顺路回到福山镇看现场。小温和小夏去银行扣划5个案件被执行人执行案款。副庭长刘洋和小邓去房管局查询两个执行案件的涉案房产是否处于被查封状态。其余人留庭值班。
上午:上门调解继承纠纷
9点。曾令侨和小王来到了当事人家中。这起继承权纠纷案件,事情起因于2002年底三儿子和儿媳未取得父母同意就搬入父母在福山镇所建房屋居住引发的争端。父母育有四子四女,因为纠纷,父子、兄妹互相指责,甚至多次大打出手。2014年初,父亲病情恶化去世,留下遗嘱,将该涉案房屋赠与小儿子继承,请求法院判令三儿子停止侵权,搬出房屋。法庭公开开庭审理了案件,尽管曾庭长做了大量的思想工作,但因双方情绪极其激动,庭审中双方调解未果。庭审结束后曾令侨给当事人留了自己的手机号码,做到当事人只要有调解意向,曾令侨就能随叫随到做调解工作。经过不下十次努力,双方有了初步调解意向。
推开门,一楼厅堂几乎没有家具,只有正对门的墙上挂着一个破旧的钟表。80多岁的老人温玉秀见到曾令侨眼眶就红了,曾令侨安抚了老人的情绪,让老人和子女围坐在厅堂,开始了调解工作。刚落座,母亲和几个子女各有各的委屈,哭诉、愤怒、抱怨充斥着房间。母亲指责三儿子不孝,为争房产不择手段,甚至于气死老父亲。三儿子和儿媳则认为父母偏心小儿子,要把自己逐出家门,让自己居无定所。七女儿有孕在身,哭诉三哥不顾及自己怀孕,一语不合,就用板凳砸伤自己。“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矛盾是长期积累的,大家都不要激动。”曾令侨直接用本地方言沟通,先从孝道讲起,缓和了现场的气氛。然后分别把情绪最激动的三儿子、老人、七女儿单独拉到一边,做起了调解工作。两个多小时过去了,当事人之间终于达成了合意。
离开时,曾令侨终于松了口气,“本案的法律关系并不复杂,但直接判决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激化这个家庭的矛盾。作为法官,要事先对案件的法律结果和社会结果做一个预判。多做群众工作,让当事人感受到法院的真诚,这样才能达到服判息诉的效果。”
中午:上门做立案指导 减轻孤儿负担
海南的五月,室外温度已达35度。吃过午饭,汗流浃背的曾令侨,就着水龙头冲了把脸,醒醒神,驱车赶往桥头镇普法。
中午2点半,曾令侨来到了桥头镇政府。民政部门下发文件,要求一方死亡一方失踪的孤儿的情况需要法院作出宣告失踪判决。曾令侨和镇政府联系后,决定送法上门。之前已经去过大丰镇和老城镇,这次来到桥头镇,为当地民众释明法律,做好立案前指导工作。
曾令侨说:“这些孤儿本身经济就已经很困难了,如果各自到法庭立案,费时费力还费钱。法院和镇政府联系好,由镇政府组织群众,法院上门指导,最节约资源。而且我们已经申请由法院承担一部分公告费,这样孤儿们的负担就没那么重了。”
离开桥头镇政府,时间指向 4点半。
下午:看现场,听意见,还想啃下“骨头案”
“抓紧时间,我们还能再去看一个现场,听听当事人的意见。”曾令侨抹了一把额头上的汗,马不停蹄赶回福山镇。
路上,曾令侨介绍说,随着近几年澄迈县经济发展,土地增值,房产和农村土地纠纷矛盾变得非常集中。现在要去看现场的案件,就是法院判决姐弟两人将祖屋一分为二,一人一半,但姐姐认为自己分的这间房子比较小,弟弟则不愿意拆墙重分。看来,这个执行案件又是块“硬骨头”。
到了现场,曾令侨认真看了涉纠纷的老房,耐心询问了当事人的意见。双方当事人分歧较大,主要是弟弟不愿让步。曾令侨充分了解情况后,告别了当事人。在回单位的路上,曾令侨心中已经有了办法,下一步要找弟弟经营摊位的领导来说和一下……
夕阳西下,晚风轻拂。回法庭的路上,曾令侨在车内闭目养神,脸上露出了微笑。记者猜测,曾令侨心中又在孕育新一天的工作计划……
天涯法律网讯(刘琼 黄叶华)